蒙古族简介及历史 五分钟了解卫拉特蒙古民族的组成部分
发布日期: 2023-08-28 05:14:41 来源: 互联网

蒙古族简介及历史?卫拉特帝国,在中国汉文史籍中,对卫拉特(元朝称为斡亦剌惕,明朝称作瓦剌,清朝又称为额鲁特或厄鲁特)一般则称之为卫拉特蒙古或西蒙古,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蒙古族简介及历史?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!

蒙古族简介及历史

卫拉特帝国,在中国汉文史籍中,对卫拉特(元朝称为斡亦剌惕,明朝称作瓦剌,清朝又称为额鲁特或厄鲁特)一般则称之为卫拉特蒙古或西蒙古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它是蒙古民族的组成部分。

版图疆域

卫拉特人最早居于叶尼塞河上游,以狩猎为生。

十三世纪初归附成吉思汗,改营畜牧。十五世纪中叶形成了强大的卫拉特联盟,其首领也先汗(1407年至1454年)曾短期统一东西蒙古各部,建立卫拉特人统治的国家组织,势力范围东起兴安岭,西越阿尔泰山至巴尔喀什湖、葱岭,北起安卡拉河、贝加尔湖,南抵大漠.

成为元朝灭亡(公元1368年)后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的最后一股强大势力,它对东方历史产生过不可忽略的影响。

十六世纪以后,卫拉特联盟活动重心移到大西北(今新疆地区)。联盟中实力最强的准噶尔部,把其它部落统一了起来,建立强大政权,创制自己的文字,确定法律制度(卫拉特法典),改进放牧方法,经营农业种植和手工业,利用外国先进技术发展制绒业、金属品制造业。当时准噶尔地区经济繁荣,人口增长。

卫拉特帝国的地位

我国学术界认为,卫拉特史是蒙古史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研究卫拉特历史,对于今天开发建设大西北具有启迪作用。

据了解,国际学术界早已瞩目于卫拉特,把它视作蒙古学的一部分。苏联、日本、联邦德国的专家曾先后出版发表探索卫拉特历史之谜的专著和文章。

卫拉特帝国的兴衰

一九七九年以来,我国学术界对卫拉特史的研究也蓬勃兴起。

七年来,内蒙古、新疆、甘肃、青海、黑龙江、北京等地学者发表了三百余篇论文和一批专著,如《论四卫拉特联盟》《卫拉特历史文献》《准噶尔史略》《准噶尔的历史与文物》以及有关卫拉特的史料摘编等书。

明朝人对西部蒙古的称呼。元朝时称斡亦剌,又作卫拉特或卫喇特。最初居住在八河地区(今叶尼塞河的八条支流地区)。人数众多,有若干分支,各有自己的名称。元时开始南下,定居于阿尔泰山麓至色楞格河下游的广阔草原的西北部,并改狩猎经济为畜牧经济,兼营部分农业。瓦剌有四大部或四万户,简称“四”(蒙古语,都尔本)。其名称各书记载不尽一致,其中包括许多古老的蒙古语部落和突厥语部落。

明初对鞑靼用兵,使瓦剌首领猛哥帖木儿乘时而起。明成祖朱棣即皇帝位后,即派使臣告谕瓦剌部。

永乐六年(1408)马哈木等遣使向明朝贡马请封。七年,其首领马哈木、太平、把秃孛罗分受明封为顺宁王、贤义王、安乐王。三王中马哈木势力最强。为争夺蒙古汗位,瓦剌与鞑靼部频繁争战,势力各有消长。

八年,明成祖北征,鞑靼势衰,瓦剌乘机南下。

十年,攻杀鞑靼的本雅失里,进而南下攻明。

十二年,明成祖北征瓦剌,直至土剌河(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图拉河)。翌年,马哈木等贡马谢罪。不久马哈木死,传子脱懽。

宣德九年(1434),脱懽袭杀鞑靼部的阿鲁台,正统初又杀贤义、安乐两王,统一蒙古帝国。他立元皇室后裔脱脱不花为可汗,自为丞相。

正统四年(1439)脱懽死,子也先嗣,称太师淮王。至此,瓦剌势力极盛。正统十四年,也先大举攻明,宦官王振挟英宗亲征,败于土木堡,明英宗被俘(见土木堡之变),也先直犯京师,但被于谦所却,只好与明讲和,送还英宗。此后,也先与脱脱不花间的矛盾加剧。

也先恃强,杀脱脱不花,自己取而代之,日益骄横,景泰六年(1455)被杀。

也先死后,瓦剌部落分散,逐渐衰落,内部事态鲜为人所知。但对外则西侵谢米列契地,并沿锡尔河洗劫了塔什干等城;向东争夺哈密,一度攻入肃州城,以求开拓东西方通道。一部分瓦剌人则向青海、甘州等地陆续转移。也先之后约一百五十年,哈剌忽喇兴起。

哈剌忽喇与马哈木、脱懽,也先祖孙一样,亦出身于绰罗斯部。

约与其同时,还有和硕特部首领拜巴噶斯。二人先后为瓦剌四部盟主。此时瓦剌的分布地在额尔齐斯河左岸低洼地带,其牧场地可宜达伊赛克湖。

清朝,瓦剌分为杜尔伯特、准噶尔(绰罗斯、厄鲁特)、土尔扈特、和硕特四部(见厄鲁特蒙古)。

关键词:

相关文章

热点图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