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名故事|卫灵公村:卫灵公冢落齐地,一草一木写春秋
发布日期: 2023-08-11 20:03:05 来源: 农村大众

距唐坊镇政府驻地不远,有座约两层楼高的土堌堆,上面几乎长满了野草和树木;与土堌堆一路之隔,有一座村庄,73岁的冯永奎住在正对这条乡道的某个胡同里,从小到大。

明嘉靖《青州府志》载:“卫灵公墓在县(高苑县)东北二十五里,春秋灵公薨于正寝。”这座土堌堆便是卫灵公墓,属淄博市高青县市级保护文物,冯永奎所在的村因该墓得名,叫卫灵公村。


(资料图)

乡道对面,便是卫灵公村(资料图)

置身于这座古墓之下,才能清楚地感受到它的庞大,目测封土底部东西约50米,南北约40多米。冯永奎张开双臂,在空气中比划着,“我小的时候,卫灵公冢至少比现在大一半。”

据史料记载,1895年(光绪二十一年)黄河决口,水淹卫灵公村,200多名村民为躲避水患,聚集并栖宿在此,而墓顶上尚有余地,可见当时墓冢的封土之大。

卫灵公墓前,有文物保护直接责任人公示牌。

卫灵公是春秋末期卫国国君,周文王姬昌的第九个儿子,在位42年。然而,卫国的国都在约300公里外的河南濮阳,当时高青县属齐国地界,为何卫灵公墓会出现在此,陪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史书上并没有确切记载。

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争论似乎从未停过,有不少人怀疑这是否是真的卫灵公冢,但暂未得到确切答案。在卫灵公村周围,流传着不少民间的解释:灵公死后,用占卜的方式得出葬在原来给他营造好的墓地不吉利,所以葬在外地;齐国曾为“五霸之首”,而卫国则实力弱小,卫灵公避难蛰居齐国而死;春秋战国国际间交往,流行“远交近攻”,齐景公与卫灵公相交甚好,两国姻亲不断……

虽然问题悬而未解,但不影响卫灵公村村民对它的虔诚与依赖。冯永奎说,卫灵公墓前香火不断,在上世纪,谁家办红白大事,缺少桌椅碗筷,晚上会到此处来借,用完再如数归还。在划为保护文物前,民兵会来这里打靶训练,生产队会在这存放地瓜等农作物,不少学生的毕业照会来这里拍,身后的风景一览无遗。

时过境迁,但在滚滚历史中,卫灵公墓与卫灵公村早已密不可分。2010年,村里人自发在此立了一块新碑:“卫神灵国君”。他们在卫灵公墓下安上铁栅栏,上着锁,村里人会告诉孩子,这是文物,不能上去玩了。

村民冯永奎。

因此,卫灵公墓上,长满了郁郁葱葱的草木,历经着一年年的枯荣,也见证着卫灵公村一年年的变化。“以前觉得卫灵公墓可高了,比村里的房子高一大截。”站在卫灵公墓下,冯永奎感慨,“现在老百姓都盖的新屋子,也显不出卫灵公墓高了。”

大众报业·农村大众记者 周桐 通讯员 王克军 张玉栋 李玉波

关键词:

相关文章

热点图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