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对话】嘉峪关网红“关长”:带给游客快乐 就是我的快乐
发布日期: 2023-06-26 14:39:42 来源: 每日甘肃网-兰州晨报

嘉峪关网红“关长”:


【资料图】

带给游客快乐就是我的快乐

“关长”李森

近日,在“天下第一雄关”嘉峪关的关城出口,为往来游客签发通行证件“关照”(通关文牒)的“关长”在网络上又火了。

“关长”名叫李森,是景区内的一名销售人员。他不仅扮演大将军“关长”,为游客签发“关照”,还结合嘉峪关的历史文化,创作出了多个具有国家级知识产权认证的文创产品。

自2001年起,他在嘉峪关城下已“守关”20多年,亲眼见证了嘉峪关旅游业的发展变化。近日,记者对“关长”李森进行了专访。

记者:“关长”在古代是什么职位?

李森:我扮演的是明朝时期嘉峪关最高军事长官,职位是游击将军,也就是“关长”。

在古代,嘉峪关作为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,来往的行人在通关时,守关的官员会检验过关者的身份,并为其颁发相应的通行凭证,就是所谓的“关照”。

记者:光头络腮胡,身披甲胄,手握狼毫,这身气派的行头是专门为“关长”打造的吗?

李森:留络腮胡完全是为了衬托将军的形象,看起来像那么一回事。很多人以为我有五六十岁了,其实我是1980年出生的。为了扮相的特效,就把自己打扮得老相一些。大胡子是从2012年留的,冬天可御寒,但到了夏天则热得难受,吃饭也不太方便。

身上的这套甲胄是2019年自己制作的。当时查阅了很多古代甲胄的资料,按照其中明代的一套甲胄进行了复原,量身定制了这套58斤重的甲胄,光穿上它就需要10分钟左右。之所以做这种扮相,都是希望能给游客带来更加真实的历史体验。

记者:在多个视频中,你挥毫泼墨、遒劲有力的书法得到了广泛赞誉。书法也是为扮演的角色苦练的?

李森:也算不上书法,就是野路子,自己随便写写画画。我老家是甘肃武威的,父亲在酒泉钢铁公司工作,我12岁时就跟着他来到嘉峪关。读完初中,我没有继续上学,就学着经商了,书法也从来没有专门学习过。

不仅是书法,篆刻和绘画都是自己不断研究分析,无师自通练出来的。通关文牒的印章也是自己篆刻的。因为爱钻研,慢慢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。

记者:出关游客报出家乡名称时,你都能立刻说出那里的古代地名,这是怎么练就的?

李森:吃的是这碗饭,就要在这方面下功夫。我在嘉峪关关城从业二十多年了,如果一问三不知,那就太丢人了。

一般游客一报家乡名,我基本上都能说出古代的名称。景区每天面对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,为了让颁发“关照”的时候更具仪式感,用客人家乡的古地名,听起来才有味道。所以我一直都在学习各地的地名沿革,没事就查资料,有时候游客说的地方不知道,也会刻意记下来,时间长了,这些知识就积累了下来,做到了张口就来。

记者:你为游客颁发“关照”时,幽默诙谐的语言给人留下深厚的印象,带给游客很多快乐。

李森:游客出来玩就是为了开心,如果每次都是一本正经地写,游客的体验感不强,也觉得没啥特色。我把地名和内容这么一结合,游客也能了解到一些历史知识。我的目的就是带给别人快乐,自己也快乐。

二十多年来,我签发了上百万份通关文书,游客收到通关文书后都很开心。曾有一对夫妻,多年前来嘉峪关旅游时我给他们写过通关文书,当时两人还在谈恋爱,如今结婚生子,有一年还带着孩子来看我,展示他们之前的通关文书,这让我也很感动,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。

记者:按理说,每天的合影比发放“关照”来钱更快一些,为什么一直坚持不收费?

李森:在景区,我其实就是个售货员,靠销售通关文书挣钱。旅游旺季一天销售十几个到几十个不等,淡季生意也很不行,就混个生活费。几年前朋友们就说,每天找我合影的人,一次收个5块、10块的,一天也能挣个几百元。我说如果真要钱了,人家可能就不找我拍照了。虽然跟人合影是免费,但游客拍照的目的也是宣传嘉峪关,咱的目的不也就是为了宣传吗?俗话说得好,“大锅里有饭,小碗里才有汤”。所以游客找我合影都是免费的,拍到他们满意为止。

记者:你觉得嘉峪关的旅游业这些年有什么变化?

李森:嘉峪关的变化很大,以前景区里基本上都是做生意的小商小贩,经营管理也比较乱,现在古城里有了文物景区的感觉。以前一年游客也就十多万人,现在的游客一年比一年多,已经增长到100万人,我的通关文书销售额也在逐年上涨。

嘉峪关关城景区能完整地保存下来并对游客开放非常不容易,我们应该珍惜,保护文物安全,把珍贵的文化遗产世世代代传承下去。

奔流新闻·兰州晨报记者 欧阳海杰

关键词:

相关文章

热点图集